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28卷  第4期

煤田地质
鲁西石炭纪事件沉积岩石学特征
韩作振, 余继峰, 王秀英, 孙电, 刘芳
2000, 28(4): 1-3.
浏览量:24 下载量:0
摘要:
对鲁西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火山碎屑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山碎屑物质以晶屑最为常见,常见的火山碎屑岩有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还对在太原组煤层中发现的宇宙尘形貌及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经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比,认为研究区宇宙尘为Si质玻璃球。提出了研究区石炭纪曾发生过火山地质事件、天体地质事件。
巨野煤田潮坪沉积体系及聚煤特征
韩美莲
2000, 28(4): 4-6.
浏览量:25 下载量:1
摘要:
以大量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巨野煤田石炭二叠系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的沉积相特征,划分出3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编制以准层序为基本单位的富煤单元图和砂分散体系图,对研究区潮坪沉积体系煤聚积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潮坪沉积体系和陆表海条件下的聚煤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潮坪沉积体系中,砂体厚度与煤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肥城煤田太原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
房庆华
2000, 28(4): 7-9.
浏览量:16 下载量:0
摘要:
根据肥城煤田石炭系太原组的岩性、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沉积特征,将该区晚石炭世古地理划分为碳酸盐开阔台地和潮坪环境,认为太原组形成于潮汐作用为主的陆表海海岸,泥炭坪是成煤的重要古地理环境,潮渠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地壳的脉动性振荡作用是控制沉积环境演化和聚煤作用的主要因素。
莱芜煤田石炭系的划分
冯进萍, 王明镇
2000, 28(4): 10-13.
浏览量:23 下载量:0
摘要:
通过对莱芜煤田石炭系多门类化石的研究,建立了本区石炭系蜓及牙形刺组合带,在此基础上对其地层层序及生物地层的划分和石炭二叠系界线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李增学, 单松炜
2000, 28(4): 13-16.
浏览量:24 下载量:0
摘要:
分析了鲁西南煤田陆表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中的T-R旋回特征;划分出陆表海盆地高分辨层序,依次为构造层序、超层序、层序、小层序组、小层序及更小级别的层序单元。在研究了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特点及其对煤聚积控制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海侵事件成煤”观点,认为海侵事件是控制陆表海盆地煤聚积的重要事件,突发性海侵事件界面、暴露土壤化事件界面和海侵事件成因的煤层均具有等时性对比意义。
新汶 肥城太原组火山灰蚀变高岭石夹矸化学成分研究
余继峰, 韩作振, 王秀英, 徐兴
2000, 28(4): 17-20.
浏览量:40 下载量:1
摘要: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化学成分特征这一角度,对山东新汶、肥城煤田太原组高岭石粘土岩夹矸进行了主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不仅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区高岭石粘土岩夹矸确由火山灰降落于泥炭沼泽或泥炭坪环境后经蚀变而成,而且通过对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的研究,提出该层夹矸的形成可能受到不同期次及不同性质的火山物质影响的新见解,为含煤岩系中火山事件沉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二连盆地北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杨锋杰, 王炳山, 韩作振, 王传刚, 韩震, 余继峰
2000, 28(4): 21-23.
浏览量:43 下载量:0
摘要: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反映了其物质来源和大地构造背景。本文通过对中生代—新生代二连盆地北部典型火山岩样品的分析和结果处理,认为中生代的火山岩以碱性系列为主,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产生于大陆板块环境;新生代火山岩的岩浆来源较深,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这对二连盆地的形成及演化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矿井地质
ODBC煤矿地测C/S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刘桥喜, 毛善君, 杨锋杰, 韩作振
2000, 28(4): 24-27.
浏览量:43 下载量:0
摘要:
详细阐述了ODBC的结构与应用原理、煤矿地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组成以及数据库的联接,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地质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实现。
煤层气
我国晚古生代煤变质古地温场与煤层气赋存条件
王炳山, 王传刚
2000, 28(4): 27-30.
浏览量:21 下载量:2
摘要:
煤层气的形成和赋存与煤变质的古地温场条件密切相关。本文利用镜质组反射率Ro,max反演煤变质的古地温场,从而揭示出我国晚古生代煤层气的生成和赋存,与我国板块运动及其对区域地温场的控制作用密切相关。
突出煤的微观特征
张红日, 王传云
2000, 28(4): 31-33.
浏览量:20 下载量:1
摘要:
借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对煤样的观察,阐述了突出煤的煤岩特征及微观破坏痕迹,对组分和微结构、微构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论述了微观特征对突出的影响,为具有突出倾向的煤层提供了预报参数。
遥感地质
泰莱断陷盆地西部地热资源的成因
江涛, 李永庆
2000, 28(4): 34-37.
浏览量:24 下载量:1
摘要:
泰莱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为地热资源的形成准备了良好的储热岩层和保温盖层。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重力、航磁数据处理以及构造岩显微构造分析、断裂新活动调查,确定了断裂的力学性质和深层构造性质以及断裂的继承性、新生性,了解了地下水深循环增温的条件,针对地热形成必须具备的“储”、“盖”、“通”、“源”四大要素进行的分析,说明泰莱断陷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遥感技术在肥城矿区突水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王萍, 郑永果, 李永庆, 李英
2000, 28(4): 38-40.
浏览量:15 下载量:1
摘要:
在系统解译肥城矿区TM图像的基础上,解译出了5条近平行等距的南北向构造带。随九、十层煤开采,东部三矿都曾发生过严重的突水事故。突水资料及放水实验说明出水点多发生在带内的南北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附近,以及这些断裂与其他断裂的交汇部位。矿区西部地质构造更加复杂,通过西部构造带的影像特征,初步圈定西部三矿突水范围,并提出避免水害的一些措施。
二连盆地西部SAR影像与TM影像复合处理及其地质应用
巩彩兰, 史先伟
2000, 28(4): 40-43.
浏览量:37 下载量:0
摘要:
针对SAR与TM数据的不同特征,研究了SAR与TM影像的几何校正方法及波谱信息复合方法,将SAR影像与复合图像进行比较,并且分别用SAR图像和复合图像对内蒙二连盆地进行地质解译,发现雷达图像能够较好地反映沙漠覆盖区的隐伏构造信息,而TM与SAR的复合图像能够较好地发挥两种数据的优势,拓宽了遥感的波段范围,对于图像解译和实际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在邹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韩震, 杨锋杰, 李永庆, 宋小宁, 崔先国
2000, 28(4): 44-46.
浏览量:19 下载量:0
摘要:
根据线性构造的影像特征,利用多种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提取邹城市线性构造信息,共解译出5组不同走向的线性构造,并且对其相对活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对该市所属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南北向线性构造和北西向线性构造为主要的控震构造,并且圈定了一些地壳稳定性较差的地段,从而为邹城市的城乡发展规划和工农业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原岩应力与煤层底板隔水层阻水能力的关系
李家祥
2000, 28(4): 47-49.
浏览量:26 下载量:1
摘要:
介绍了水力压裂应力测量的原理和现场测量结果,论述了煤层底板隔水层带的阻水机理和承压水沿煤层上升的机理,以及原岩应力、水压与裂隙扩展的关系。指出对于厚底板隔水层,原岩应力起着阻止底板承压水上升和突出的作用,对于薄底板隔水层,原岩应力起着破坏底板、导致承压水突出的作用。
对国家庄矿-210m北大巷突水通道的认识
莫德鼒, 吕朋菊
2000, 28(4): 50-53.
浏览量:41 下载量:0
摘要:
肥城矿务局国家庄矿-210m北大巷突水量高达549.5m3/min,突出物总量16 518m3,突出物中有许多陷落柱产物。在总结其突水和突出物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该突水是陷落柱通过与之相连的断层而发生的奥灰水突出。
兴隆庄煤矿3煤顶板岩层富水性分区
张文泉, 李加祥, 张红日, 席京德, 官云章, 于旭磊
2000, 28(4): 53-56.
浏览量:19 下载量:0
摘要:
分析了矿井顶板水害及防治现状,以兴隆庄煤矿4318工作面为例,用信息拟合方法对顶板富水性进行分区,应用模糊评判预测方法进行了顶板水量预测计算:涌水量等级为3级,正常涌水量为0.5~1.5m3/min,最大涌水量为2.25m3/min,与实际涌水量一致。
承压水上采煤安全性评价
魏久传, 李白英
2000, 28(4): 57-59.
浏览量:100 下载量:2
摘要:
承压水上采煤的关键问题是煤层底板是否能有效地阻止底板高压水突出。底板突水与否取决于多方面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煤层底板条件。下三带理论为分析、评价底板抗突水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下三带”理论,探讨了承压水上采煤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矿井物探
巷道掘进中电阻率法超前探测原理与应用
程久龙, 王玉和, 于师建, 李笃远
2000, 28(4): 60-62.
浏览量:54 下载量:4
摘要:
通过建立超前探测实际地电模型,进行单极—偶极法理论视电阻率曲线的计算,探讨了巷道前方存在低阻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响应特征,提出了工作方法和解释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