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第29卷  第4期

煤田地质
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分析
刘桂建, 彭子成, 杨萍玥, 王桂梁, 张威
2001, 29(4): 1-4.
浏览量:48 下载量:7
摘要:
在对兖州矿区煤中微量元素成因分析及总结前人结论的基础上,将煤中微量元素富集因素划分为原生、次生和后生三个阶段,分别对每一个阶段影响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煤在形成的过程中影响微量元素迁移、富集的因素很多,植物生长的种类、生长中水化学条件、泥炭沼泽形成中大气、海水的入侵、煤在煤化过程中岩浆热液的作用、煤与顶、底板岩石的物质交换作用等都影响着煤中微量元素富集。因此,煤中微量元素的形成、聚集是煤在形成的各个时期、各种地质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煤岩学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以宣钢焦化厂原料煤为例
艾天杰, 侯惠敏, 郑美荣
2001, 29(4): 4-6.
浏览量:26 下载量:0
摘要:
用煤岩学研究方法,对宣钢焦化厂的原料煤进行了煤岩显微组分、荧光和Rr测试,并对其按煤岩学方法配煤,进行了10 kg小焦炉试验。结果表明:2 7号煤可以单煤和部分配煤,所炼的焦炭机械强度M25最高可达85%,M10为10.2%。
煤矿矿区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姜军, 程建光
2001, 29(4): 7-9.
浏览量:29 下载量:5
摘要:
以山东新汶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例,论述了煤矿矿区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效应已经阻碍了矿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了当地人群的身体健康,并探讨了煤矿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用综合勘探方法提高矿井资源勘探效果
陈鸿春
2001, 29(4): 9-11.
浏览量:24 下载量:5
摘要:
采用物探、钻探、巷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八里塘煤矿扩大区进行了矿井资源勘探。结果表明:对于急倾斜式的隐伏型煤田,采用综合勘探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勘探效果,可在短时间内,高速度、低成本地获得满足煤矿建设和生产需要的地质资料。同时为煤田地质勘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
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及在矿山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屈永华, 焦思红, 曾勇, 姜振泉
2001, 29(4): 12-14.
浏览量:24 下载量:4
摘要: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利用Visual Basic6.0(VB)对Auto CAD进行了二次开发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矿山"三下采煤"资源评价系统中,实现了矿山保护煤柱的参数化绘制,钻孔数据的自动标注等功能。结果表明,在VB环境下,借助Auto CAD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能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淮北闸河矿区高岭岩特征及其利用途径
范景坤
2001, 29(4): 15-16.
浏览量:36 下载量:4
摘要:
用差热、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淮北闸河矿区下石盒子组底部5#、6#煤层间一层高岭岩矿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层平均厚3.8m,矿石几乎全部是由高岭石组成的单矿物岩,有益组分Al2O3含量一般在36%~39%;主要有害组分Fe2O3含量变化在0.78%~1.71%之间;TiO2含量多在0.4 9%~0.97%。为矿物组成纯净,有益组分含量高但有害组分亦较高的高岭岩。这种岩石是生产化工产品,以及煅烧高岭土的良好原料。
矿井地质
阳泉矿区瓦斯抽放方式及优选原则
张吉林, 卫东, 蔡锋光
2001, 29(4): 17-19.
浏览量:31 下载量:0
摘要:
针对阳泉矿区瓦斯赋存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各类瓦斯抽放方式指标,从而得出经济、技术可行的最优抽放方式;阳泉矿区单一煤层采用U+L型通风方式的工作面,大口径钻孔抽放方式是最佳选择和发展方向;15#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和走向顶板岩巷抽放方式比较优越。
煤气层
层次分析法及其在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杨永国, 秦勇, 张冬明
2001, 29(4): 19-21.
浏览量:36 下载量:4
摘要:
在研究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层次之间的判断矩阵及单项指标在项目经济评价中的相对权重。结果表明给出的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而为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奠定了基础。
新集煤层气示范开发工程钻井 固井技术研究
宋生印
2001, 29(4): 22-24.
浏览量:44 下载量:4
摘要:
通过总结新集煤层气示范开发一期工程所钻的1口评价井和3口生产试验井的钻井、固井技术,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煤层气评价、开发要求的钻井技术、煤储层保护技术、大口径绳索取心技术、变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等,为今后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借鉴。
煤的吸附常数与最高试验压力关系的研究
钟玲文
2001, 29(4): 25-28.
浏览量:32 下载量:1
摘要:
研究煤的吸附性能时,意外地发现同一试验条件下获得煤的L angmuir等温吸附常数并非常数,是一变值,其变化是由试验采用的最高试验压力不同而引起。通过对中国主要煤田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等温吸附试验数据处理,证明煤的L angmuir等温吸附常VL,pL与最高试验压力分别呈正线性相关,并具有普遍性。为了确保煤的吸附常数之间的可比性以及对已有资料的正确利用,建立了将不同最高试验压力的等温吸附试验结果统一到同一最高试验压力的方法。
较高温度下煤吸附甲烷实验及其意义
赵志根, 唐修义, 张光明
2001, 29(4): 29-31.
浏览量:40 下载量:2
摘要:
报道了3个煤样在30℃、5 0℃、70℃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认为饱和吸附量与温度存在相关关系;据此,可以预测深部煤层的吸附甲烷含量。
腐泥型煤二次生烃热解模拟的荧光特征
李田忠, 张有生, 秦勇
2001, 29(4): 31-34.
浏览量:44 下载量:4
摘要:
通过对4块腐泥型煤原样及热解模拟残渣样的荧光特征的研究,对腐泥煤二次生烃特征加以探讨,得出主要结论为:(1)当开始二次生烃时,将出现蓝移现象,蓝移现象标志着二次生烃的开始;(2)蓝移现象发生的起始位置(镜质组反射率为标志)及蓝移现象的强度与样品的原始成熟度有密切关系,伴随着原始成熟度的提高,蓝移现象发生的成熟度位置将逐渐后移,其与初始成熟度的差值将先增大后减小,增大与减小的转折点推测位于1.4 6%~1.80%之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陈四楼井田突水机理分析
侯士宁, 代磊, 张凯, 李新
2001, 29(4): 35-36.
浏览量:39 下载量:0
摘要:
针对陈四楼煤矿在建井及投产3年以来多次突水的现实,从地质构造理论和矿山压力理论出发,探讨了井田突水的原因,认为该井田特殊的构造及矿山压力导致的构造"活化"是矿井突水的主要因素。
边坡岩体疏干巷道排水动态过程的数值模拟
杨天鸿, 刘红元, 唐春安, 申力
2001, 29(4): 37-39.
浏览量:31 下载量:4
摘要:
渗流数值计算是岩体排水设施和仿真模拟、动态分析、效果评价及预测的有效工具。应用边界元数值方法模拟研究了巷道疏干边坡地下水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岩体的渗透系数张量、可疏干孔隙率对疏干排水效果及其动态过程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可见边界元数值方法模拟断面尺寸较小的排水设施时,十分有效。
粘性土抗剪强度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
于清杨, 詹军, 于颖波
2001, 29(4): 40-42.
浏览量:29 下载量:4
摘要:
针对基坑支护设计中粘性土抗剪强度取值不精确问题,在分析粘性土抗剪强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折算系数法对抗剪强度取值的理论,并以长春市超固结粘性土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和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郎山隧道围岩二次应力场特征分析
靳晓光, 王兰生, 李晓红
2001, 29(4): 42-44.
浏览量:30 下载量:0
摘要:
围岩二次应力场是地下工程开挖后地应力释放并重新进行调整形成的,其分布和大小与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状况有关,并且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和支护措施的优化。本文利用适于现场操作的改进型应力恢复法现场测试围岩的二次应力场,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其沿隧道轴线及横断面方向的变化,分析其与原始地应力场、围岩类别、断裂构造、浅表生改造、地下水状态及施工状况等因素的相关性,不仅为地下工程围岩二次应力场研究提供了资料,而且为隧道信息化施工及时提供了信息。
自然水系的计算机处理与分维计算
陈江峰, 刘勇, 张国旺
2001, 29(4): 45-47.
浏览量:29 下载量:3
摘要:
自然水系的分维值能够反映某一地区一定的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性质,但目前的分维算法大都采用人工完成。本文通过VB编程实现了自然水系的计算机处理与分维计算,并以中国三大水系为例,求得黄河、长江、珠江水系的分维值以及各水系主河道的分维值。该方法快速精确,并能适用于各种线性构造。
太原东山煤矿15号煤层底板突水条件分析
吴慧芳, 段水云, 高红森
2001, 29(4): 47-49.
浏览量:26 下载量:4
摘要:
东山井田位于娘子关奥陶系岩溶泉域的西部。奥陶系灰岩水已严重地威胁着15号煤层的安全开采,在底板隔水岩柱薄弱地带或断裂陷落柱构造破碎带,存在着岩溶水突破相对隔水层溃入矿坑的可能性。本文着重研究了底板突水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煤田物探
浅层三维横波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霍全明, 程增庆, 付金生, 勾精为
2001, 29(4): 50-52.
浏览量:33 下载量:1
摘要:
通过对横波传播规律及运动形式的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及实测数据的研究,发现横波与纵波一样具有三维波场的特性,利用横波的这一特点就可以进行三维横波的野外观测。经大量实际资料表明,利用三维横波资料可以解释埋于地下5~40 m深度范围内的空洞及古巷道,同时能对地层进行精确地分层。
地震多参数BP神经网络预测煤层厚度
韩万林, 张幼蒂, 李梁
2001, 29(4): 53-54.
浏览量:54 下载量:5
摘要:
依据煤层反射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提取出了波峰波谷振幅A1、平均频率Fa、主频带能量Qf1、低频带宽能量Qf和峰值频率Fmain等5个地震特征参数。选取8组学习样本,利用4层BP (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动量法和自适应调整的改进算法,训练BP网络,用训练好的BP网络预测煤层厚度。经实例验证,地震多参数BP网络预测煤层厚度精度高,是一种有效的煤厚预测方法。
实测坑透资料的层析成像特殊处理效果
王琦
2001, 29(4): 55-57.
浏览量:27 下载量:0
摘要:
用坑透层析成像特殊处理算法对4个工作面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检测了算法的可行性、分辨率,检验了算法的稳定性和抗噪能力。
探矿工程
混凝剂处理钻井废泥浆液的研究
胡超, 李巨龙
2001, 29(4): 58-60.
浏览量:26 下载量:7
摘要:
通过烧杯搅拌实验对混凝剂处理钻井废泥浆液进行研究,从混凝剂适应p H值范围、混凝效果、沉降速度三方面研究比较,找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混凝剂,并分析了影响混凝剂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混凝剂的最佳投放剂量。
新型钻孔煤心采取器
刘梦溪, 刘辉, 王彦君
2001, 29(4): 60-62.
浏览量:36 下载量:1
摘要:
煤心采取质量是影响煤田地质勘探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一种深孔(500~1000m)煤心采取器,其煤心采取率达到90%以上,且能保证煤心样品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