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45卷  第3期

煤田地质 矿井地质
淮北煤田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
方婷, 解国爱, 王博, 张庆龙, 解思伊, 邹旭
2017, 45(3): 1-6,12.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01
浏览量:102 下载量:13
摘要:
淮北煤田位于徐宿弧形推覆构造带前缘和外缘带。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资料,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探讨了淮北煤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以宿北断裂为界将淮北煤田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分区,北区构造线总体走向近SN-NNE,呈向西凸出的弧形展布,以逆冲断层为主,发育侏罗山式长轴褶皱;南区构造线走向NNW和NNE,以正断层和开阔短轴褶皱为主。②北区处于徐宿推覆构造主体部位,萧县背斜及其以东地区为上盘推覆体,萧县背斜以西地区属上盘推覆体;南区以西寺坡断层为界,该断层以东地带位于徐宿弧形构造带东南末端,属推覆构造上覆系统,西寺坡断层以西地区为推覆体下伏系统。③自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后,淮北煤田至少经历了3期较大的构造事件,即印支期近SN方向的挤压,形成近EW向断裂构造为主;燕山早期NWW-SEE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形成徐宿弧形构造;燕山晚期NNE-SSW方向挤压,在煤田内形成大量NNE-SSW方向正断层。
基于压汞法探究岩浆侵入对煤孔隙的影响
宋播艺, 宋党育, 李春辉, 袁镭
2017, 45(3): 7-12.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02
浏览量:81 下载量:4
摘要:
以平煤十三矿二1煤层中受岩浆侵入影响前后的贫瘦煤和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法研究了热变质作用对煤中孔隙发育特征的影响。总结了压汞法测定煤中孔隙的实验原理以及煤中比表面积、孔容及其在不同孔径段分布的计算方法与过程,深入分析了不同样品孔容、比表面积的发育特征及其在不同孔径段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5.5 nm~350 μm孔径范围内煤中孔隙的分形特征。研究表明:岩浆侵入致使煤中出现大量的新生孔隙,孔容和比表面积都显著增大,但中值孔容孔径、平均孔径减小,说明新生孔隙主要集中在小孔径段。而孔隙的空间分形维数变化规律表明岩浆侵入使煤中孔隙粗糙度增加,孔隙吸附能力增强,粒内孔分布范围增大。
湖南梅城—寒婆坳地区煤田显微构造成因
武玉良, 董业绩, 李焕同, 莫佳峰, 李翔, 曹代勇
2017, 45(3): 13-17.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03
浏览量:99 下载量:3
摘要:
从显微尺度分析了湖南梅城-寒婆坳地区岩石中出现较多的显微构造现象,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研究区煤田构造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低温脆性变形为主,多组裂隙的交错发育表明了应力场的多期次性,应用缝合线反演得出研究区印支期第Ⅰ期NW-SE向为最大主压应力场,第Ⅱ期NE-SW向挤压应力场次之;平均差应力为50~70 MPa,表明印支期以来煤田构造变形过程中,岩石经历了中等偏低强度的构造应力作用。梅城-寒婆坳地区煤田构造是在脆性-脆韧性变形为主的多期次中等偏低强度的复杂构造运动条件下形成的。
临兴地区煤系泥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薛良喜, 沈玉林, 顾娇杨, 郑俊, 张春良
2017, 45(3): 18-24,31.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04
浏览量:119 下载量:9
摘要: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煤系泥岩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沉积、物源及古气候方面的指示意义,采用ICP-MS和ICP-AES对18个泥岩样品做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微量元素中Li、Sc、Nb和Th等相对富集,而Sr、Rb、Ba和Cs等相对亏损,Be、Co、Zn和Mo等元素和地壳黏土岩中元素的平均含量相当;聚类距离选择为25和11时,微量元素的"Q"型聚类结果与沉积相划分结果吻合;Th/Sc、Th/U-Th、K2O-Rb以及多元素物源判别图等表明,研究区物源来自上地壳,以长英质物源和再旋回沉积物为主,有少量中基性物质的加入,且含砂率变化和重矿物组合的分布特征表明物源来自于临兴地区北部;利用泥岩Sr/Cu值及Sr、Ti和P等特征元素的含量变化推测,临兴地区从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气候以湿润为主,且向干热转变。
京西门头沟叶腊石泥岩矿物学特征
史斌, 刘鑫, 辛蜜蜜, 林元惠, 赵云鹏, 刘钦甫
2017, 45(3): 25-31.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05
浏览量:94 下载量:7
摘要:
我国含煤地层共伴生矿物种类较多,资源量较大,其中京西门头沟石炭-二叠纪煤系中的叶蜡石泥岩比较罕见,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分析(TA)、电子探针(EPM)等测试手段,从矿物学角度对北京西山门头沟红庙岭组叶腊石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岩叶腊石与硬水铝石、硬绿泥石等矿物共生,偏光显微镜下叶腊石通常呈隐晶或微晶鳞片状,定向分布。基于微区电子探针化学分析计算得出的叶腊石晶体结构化学式为:Al1.9965(Si3.9982 O10)(O2H2.0180)。根据沉积地质背景和共生矿物组合特征,推断叶腊石的形成温度在300℃左右,认为京西门头沟区叶腊石为高岭石受到构造应力影响形成的动力变质矿物。
不同煤化程度煤热解过程中汞释放规律
程宏飞, 梁明, 梁汉东, 张文海
2017, 45(3): 32-36.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06
浏览量:40 下载量:4
摘要:
采用热重与测汞仪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煤化程度的煤进行氧化热解实验,研究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热解过程及煤中汞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XRD)曲线中衍射峰的特征可反应煤化程度,衍射峰的高度越高,宽度越窄,煤化程度就越高。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在氧气中热解,质量损失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且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氧化热解的起始温度、最大热分解温度、终止温度也逐渐升高。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煤中汞释放所需的时间逐渐增加,且汞释放最大值所对应的热重(TG)曲线热解率最大的温度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升高。
多源地质数据综合三维建模及地质学分析——以青海木里三露天勘探区为例
董前林, 李青元, 曹代勇, 李青, 魏竹斌, 李永红, 崔扬
2017, 45(3): 37-44.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07
浏览量:118 下载量:18
摘要:
常规的二维地质图件难以直观地表达煤炭资源的三维空间展布。基于青海木里三露天勘探区的钻孔数据、二维平面地形地质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和地质勘探剖面图,对该地区地形、煤层底板和断层的三维空间形态及温度场进行了重构。三维重建结果清晰明确地展示了三露天勘探区煤层的形态特征、各个沉积旋回的聚煤范围和强度、构造轮廓特征以及地下地温特征等。结果表明,基于多源地质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可直观形象地反映煤层等地质体的形态和属性特征,可有效地分析复杂断层在地质历史中产生的先后顺序及古构造应力场特征。使用三维建模技术重构地质体对沉积构造及地质体属性特征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低透煤层井下长钻孔水力压裂增透技术
闫志铭
2017, 45(3): 45-48.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08
浏览量:112 下载量:6
摘要:
针对我国低透气性煤层普遍存在瓦斯抽采效果差的现状,提出了利用大直径长钻孔水力压裂对煤层进行增透的技术措施,探讨了长钻孔水力压裂增透机理,并进行了煤矿井下煤层水力压裂瓦斯抽采试验。在成功施工顺层长钻孔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适合井下水力压裂施工的快速封孔工具组合,分析了压裂过程中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水力压裂影响范围、压裂效果和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方法,并进行了考察和评价。研究表明:该技术克服了传统井下水力压裂存在的封孔质量差、压裂影响范围小等问题,压裂后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了2.67倍,压裂最大影响半径达到了58 m,压裂后连续抽采130 d累计抽采纯瓦斯量为31.39万m3,日最高抽采量2 668 m3,瓦斯体积分数平均70.05%,百米钻孔瓦斯抽采纯量达到0.55 m3/min。
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淮南煤田朱集井田煤系岩浆岩生热率研究
任自强, 吴基文, 彭涛, 桂祥, 张海潮
2017, 45(3): 49-53,58.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09
浏览量:98 下载量:7
摘要:
为研究淮南煤田煤系岩浆岩生热率特点及其对地温场的影响,以淮南朱集井田为研究对象,基于36个钻孔内6 208个煤系岩石自然伽马(GR)测井值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伽马与生热率GR-A的关系式,计算不同岩石生热率及其标准差,结果得出,煤系沉积岩的GR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泥岩83.83 API、砂岩62.23 API和煤34.32 API,岩浆岩的GR值为103.89 API,远大于沉积岩;岩浆岩的生热率也最大,平均1.63 μW/m3,约为煤的3倍,但因受岩浆岩侵入分期性的影响,其标准差较大。总的来说,朱集井田内煤系岩石放射性生热对区内大地热流的贡献量不大,但岩浆岩的高生热率对岩层生热结构的改变较大。
煤层气 页岩气
淮北煤田祁东煤矿煤和瓦斯中稳定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成因
徐超, 陈冰宇, 吴盾, 丁典识, 夏源源, 刘桂建
2017, 45(3): 54-58.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10
浏览量:117 下载量:8
摘要:
对淮北煤田祁东煤矿6个煤层的24个煤样和12个气样的稳定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分别研究了煤和瓦斯中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不同煤层及瓦斯源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祁东煤矿煤的δ13C为-25.11‰~-22.76‰,6-1煤层至9煤层碳同位素均值呈波动变化,可能受当时成煤时期沉积环境的影响;瓦斯的δ13C1为-63.65‰~-52.51‰,表现出次生生物成因气的变化特征,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特征(-22.61‰~-17.96‰)表明其均是煤热解而来。
阳泉新景矿高煤级煤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
毛潇潇, 赵迪斐, 杨玉娟, 卢晨刚, 王雪莲, 郭英海
2017, 45(3): 59-66.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11
浏览量:52 下载量:6
摘要:
分形理论是宏观上定量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的有效手段。以阳泉新景矿高煤级煤样品压汞数据为基础,建立分形几何模型,定量描述了孔隙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孔隙以纳米孔为主,孔径、比表面积及孔容也集中分布在纳米孔段。煤样孔径65 nm以上的孔隙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分维值分布范围为2.89~2.99,体积增量呈现阶段式的变化,孔隙结构复杂;孔径65 nm以下孔隙几乎无分形特征,比表面积增量与孔径在对数坐标中呈线性关系;基于分形特征及分子运动规律,将储层孔隙以孔径65 nm为界划分为扩散孔和渗透孔2个大类6个小类。分维值与体积孔隙中值半径、总孔隙体积呈负相关,与孔径65 nm以上的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呈正相关,与孔隙度无相关性。分形分维值对储层结构具有较全面的表征能力,可以作为综合指标在煤储层孔隙研究中加以应用。
太原西山区块煤储层地应力分布特征及评价
何旭龙, 孟召平, 李涛
2017, 45(3): 67-71,76.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12
浏览量:121 下载量:16
摘要:
地应力是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参数,为了分析太原西山区块煤储层地应力条件,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力压裂法测量地应力,统计了太原西山区块35口井煤储层地应力资料,获取二叠系山西组2号煤储层地应力与煤层埋深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了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2号煤层破裂压力梯度、闭合压力梯度和煤储层压力梯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77 MPa/hm、2.82 MPa/hm和0.6 MPa/hm;2号煤层最小水平主应力梯度、最大水平主应力梯度和垂直主应力梯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82 MPa/hm、3.24 MPa/hm和2.7 MPa/hm。主应力均随煤层埋深增加呈线性规律增高。根据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大小,将研究区划分为低应力区、中应力区、高应力区3个区。
基于产生式系统的煤层气井排采异常识别技术
王林, 马飞英, 刘全稳, 彭丽莎, 蒋佩, 谢寿昌
2017, 45(3): 72-76.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13
浏览量:56 下载量:9
摘要: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易出现排采异常的问题,研究煤层气井排采异常识别对煤层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煤层气井常见排采异常类型,并选取了压力、产量、冲次、电流4个参数作为特征参数,基于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产生式专家系统,通过分析4个特征参数与生产状态的对应关系,构建了12个煤层气井常见的产生式规则,并采用正向推理的方式设计了推理机,实现了煤层气井常见排采异常类型的有效识别。实例表明,用产生式规则推理技术来识别煤层气井排采异常类型,具有过程简单、结论准确的优点。
采动影响区被保护煤层渗透率分布规律
程斌, 赵龙, 李志梁
2017, 45(3): 77-81,86.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14
浏览量:58 下载量:6
摘要:
为了更好地进行采动影响区被保护煤层瓦斯抽采工作,以淮南矿区某矿某工作面为例,使用物理相似模拟、FLAC3D数值模拟、采动区渗透率历史拟合等方法,探讨上部被保护煤层采动影响范围及渗透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被保护煤层有着明确的区域划分,走向剖面工作面前方卸压区长约20 m,工作面后方卸压区长约30 m,裂隙张开区长约30 m,裂隙张开区之后为重新压实区;明确了各区域的渗透率变化范围,工作面前、后方卸压区渗透率为(150~250)×10-3 μm2,裂隙张开区渗透率为(400~800)×10-3 μm2,重新压实区渗透率为(15~100)×10-3 μm2,采动区被保护煤层渗透率在采动过后,较原始渗透率增大32~1 600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基于AHP–物元可拓模型的顶板水疏放程度评价
赵宝峰
2017, 45(3): 82-86.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15
浏览量:76 下载量:7
摘要: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工作面顶板水疏放程度,分析了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值和疏放水观测值等要素,构建了顶板水疏放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相应的评价等级标准,并利用AHP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顶板水疏放程度的物元可拓模型。利用AHP-物元可拓模型对宁东煤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5个工作面顶板水疏放程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均为顶板水疏放程度好,并且各工作面已经实现了安全回采,实际情况与评价结果一致。AHP-物元可拓模型可以用于评价顶板水疏放程度,并且可以作为工作面采前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的参考依据。
机器学习算法反求水文地质参数
强玲娟, 常安定, 陈玉雪
2017, 45(3): 87-90,95.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16
浏览量:37 下载量:8
摘要:
传统方法求解优化问题时,一般都是依据最小二乘原理来确定目标函数。鉴于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原始测量数据的误差对计算结果及精度带来的影响。为此,提出机器学习算法改进传统的目标函数,同时结合双评价粒子群算法来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求解效率高,简单易实现。
熵权耦合层次分析赋权在煤层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
张晓亮
2017, 45(3): 91-95.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17
浏览量:100 下载量:7
摘要:
为克服层次分析法主观确权的弊端,同时避免熵权客观确权与主控因素实际重要程度相悖的错误,以山西长治三元煤矿3号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为例,将熵权与层次分析耦合确定煤层底板突水主控因素权重并建立脆弱性指数模型,采用K均值聚类法对脆弱性指数值进行聚类分区,确定阈值3个,按照突水危险程度将研究区分为安全区、相对安全区、过渡区和危险区4个区域。经对比验证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基于影响线分析的滑坡削方减载稳定性计算
李寻昌, 李葛, 吴瑞芳, 杨威
2017, 45(3): 96-100.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18
浏览量:32 下载量:4
摘要:
削方减载因其方法简单、施工方便和抗滑效果良好,已成为常用的滑坡治理措施之一,但削方位置的不同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为了直观说明这种影响,借鉴结构力学中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概念,以削方减载位置的不同作为可变荷载,以每次削方减载情况下对应的稳定系数作为影响量,建立相应的滑坡削方减载影响线计算分析方法,并根据稳定系数的大小,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最优的滑坡削方减载位置。最后以某滑坡为实例,对其不同位置情况下的削方减载对应的稳定系数进行了统计,根据稳定系数的大小,结合坡体情况,直观地给出了最优的卸载位置,为合理和科学地进行坡体削方减载提供了依据。该方法计算原理简单,结果清晰直观,可对同类滑坡治理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山西煤矿区滑坡特征及分类
焦姗, 龙建辉, 于慧丽
2017, 45(3): 101-106.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19
浏览量:37 下载量:4
摘要:
滑坡分类研究一直是滑坡研究的基础和重点。通过对山西煤矿区滑坡灾害的工程实践和大量的调查统计分析,根据滑坡地层结构、岩性特征、诱发机制及运动特征等因素将山西煤矿区滑坡归结为5种类型:顺基岩面推移-滑动型黄土滑坡;蠕滑-挤出型黄土滑坡;水浸溜滑型黄土滑坡;煤层自燃倾覆-拉裂滑移型岩质滑坡;受节理控制的蠕滑-张裂型岩质滑坡。研究结果发现:黄土滑坡滑带土一般为松散土层,岩质滑坡的滑面为软弱结构面(多为泥岩薄层)或煤线;除溜滑型黄土滑坡滑动速度较快外,其他为低速滑坡,其典型特点是历时长,滑距短,致灾范围小,但滑坡推力大,破坏力强,往往造成更大损失。该研究进一步细化了滑坡分类的内容,其成果可对山西矿区及类似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指导。
施工诱发边坡失稳变形机制及应急治理对策
许锐, 程辉, 李寻昌, 马安锋
2017, 45(3): 107-111.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20
浏览量:50 下载量:6
摘要:
通过对香溪大道失稳边坡地质灾害调查,对边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原设计方案与施工过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对原格构挡墙逆作法施工诱发边坡牵引式滑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变形受工程地质条件控制作用明显,边坡开挖改变了坡体原来的力学平衡条件,为边坡变形失稳创造了客观条件;由于超开挖施工,受格构挡墙自重作用,下部支撑岩体受压破坏,导致格构挡墙失稳下沉,带动其后坡体变形,形成牵引式滑动;随着坡体滑移的发展,边坡将逐渐拉裂破坏并形成贯通的剪切滑动面,从已施工的格构挡墙下部贯通剪出,最终整体失稳破坏;基于破坏机制分析的应急治理措施将重点放在为原格构挡墙下部提供有效支撑和控制潜在滑动面变形上;监测结果表明,应急治理后边坡达到稳定性要求。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力系实测及预应力影响效应分析
李坤, 龙建辉
2017, 45(3): 112-118,124.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21
浏览量:34 下载量:3
摘要:
目前,对于预应力影响下抗滑桩外荷载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为进一步探讨该问题,以山西离柳焦煤新民二矿南山滑坡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抗滑桩桩背土压力及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进行了长期的现场实测,重点分析了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变化情况以及锚索预应力的损失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应力对滑面以上桩背土压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预应力施加阶段对滑面以上桩背土压力的影响主要与初始预应力大小以及锚索抗滑桩结构形式有关;滑坡推力作用阶段对土压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滑坡推力分布形式的影响,在预应力锚索长期作用下,滑坡推力分布趋于更加均匀。
延安新区马兰黄土湿陷特性的PFC2D模拟
黄磊, 李喜安, 蔡玮彬, 乔露
2017, 45(3): 119-124.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22
浏览量:71 下载量:3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延安新区马兰黄土的粒间作用,揭示其湿陷机理。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并且利用IPP图像处理软件对黄土颗粒定量分析,论证了PFC2D软件模拟黄土粒间作用的可行性。然后,基于离散元理论,利用颗粒流PFC2D程序模拟了延安新区不同埋深原状黄土颗粒的分布情况及颗粒间相互作用,以一种直观的方法再现了天然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深度黄土颗粒分布及接触力分布与湿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骨架颗粒间的作用决定了土体的结构强度,尤其以团粒结构的接触力为主。随着深度的增加,黄土骨架颗粒由点接触方式逐渐过渡到团粒重叠接触,粒间接触力明显增强。PFC2D模拟方法为黄土湿陷性成因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煤田物探
对瞬变电磁测深几个问题的思考(二)——小回线瞬变场法探测分析与实践
陈明生, 石显新, 解海军
2017, 45(3): 125-130.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23
浏览量:79 下载量:17
摘要:
阐述了小回线瞬变场法探测的几个问题:在地电断面一定的情况下,瞬变电磁(TEM)场的理论扩散深度仅取决于时间;模拟不同大小回线发射电流相同时,其激励的地下电场峰值到达某一深度的时间相同,只是强度不同;经过推导与计算,显示小回线中心的感生电动势比预想的大,按大回线公式计算小回线观测结果的转换视电阻率会大大缩小;列举了几个小回线TEM法实际探测结果。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展示小中心回线TEM法的探测能力。
利用改进组合交叉熵实现煤层气储层地震属性约简
车向前, 张欣欣, 边莉
2017, 45(3): 131-135,143.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24
浏览量:86 下载量:6
摘要:
在煤层气储层参数预测中,地震属性数据量的冗余会给预测带来不便。为获得煤层气储层地震属性的最优约简,提出一种利用改进型交叉熵算法优化地震属性的方法。该方法对迭代过程产生的样本进行改进,进而生成优秀的样本集进行迭代,同时将粗糙集属性约简构成的模型作为目标函数进行寻优求解。最后利用某地区煤层气储层的地震属性对算法进行验证,并与其他算法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煤层气的地震属性约简耗时小、约简精度和约简率高,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煤层气储层的地震属性约简。
井间声波背景值识别煤层游离气应用效果分析
王海青, 孙建孟, 刘建军, 赵黎明, 卢学军
2017, 45(3): 136-143.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25
浏览量:74 下载量:4
摘要:
煤层游离气对于煤层气藏高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尚缺乏识别煤层游离气的有效手段,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如何鉴定煤层气井中存在游离气;一般常用的测井背景值和中子密度重叠法不能有效证明煤层游离气的存在。通过构建井间声波背景值,结合含气饱和度及排采数据对煤层游离气进行定性识别,进而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实验表明,利用井间声波背景值法识别煤层游离气可以排除煤质和煤层含水性等因素影响,对于识别煤层游离气具有指导作用。通过该方法对Z区块3号煤层进行游离气识别,含游离气井占总分析井的50%,通过井间声波背景值、含气饱和度及排采数据分析相结合进行交互检验,吻合率在80%以上。
随钻测井钻孔深度测量装置的设计
王岚, 陈龙, 张鹏, 段志多
2017, 45(3): 144-146.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26
浏览量:105 下载量:9
摘要: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随钻测井缺少深度数据问题,研制了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基于光电编码器设计,将钻杆的位移量转换成计数脉冲送入单片机计算,得到钻孔的实时深度数据,通过时间与测井数据相匹配,从而为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提供深度数据的支持。
采煤工作面槽波相对透射系数层析成像技术
吕华新, 崔伟雄, 伏正清, 关奇
2017, 45(3): 147-150.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27
浏览量:134 下载量:16
摘要:
为了实现大型采煤工作面内小构造的精确探测问题,对槽波相对透射系数层析成像技术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工程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巷道对槽波透射的影响,将CT成像结果与实际地质资料对比,结果表明:槽波相对透射系数层析成像方法能够清晰地反演出高度小于1/3煤厚的巷道的位置及形态;用实际数据验证了其成像结果稳定性好、精度较高,该技术是探测工作面内部小构造的有效手段。
探矿工程
ZDY3500T型煤矿用中深孔探放水钻机的研制
李栋
2017, 45(3): 151-155.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28
浏览量:95 下载量:6
摘要:
为了有效预防煤矿水害,针对煤矿探放水钻孔施工的需求,研制了一种高转速、长行程、适用于300 m孔深的ZDY3500T型探放水专用钻机。介绍了钻机的防水设计、给进装置、大角度变幅装置、卡瓦组件、大开口夹持器、动力泵组以及孔口安全装置。试验表明,该钻机技术方案先进,能满足多数煤矿对探放水钻孔施工的需求,为降低煤矿水害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设备支持。
煤矿井下电磁波无线随钻轨迹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
江泽宇, 谢洪波, 文广超, 黄先瑞
2017, 45(3): 156-161.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29
浏览量:120 下载量:15
摘要:
井下钻探是煤矿日常生产中获取地质资料及消除安全隐患的技术手段。而现阶段煤矿生产中施工的钻孔多不进行钻孔轨迹测量,造成地质资料误判、安全措施客观上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根据钻孔轨迹测量原理研发出基于航姿参考系统的电磁波无线随钻轨迹测量系统。该系统具有成本低、方便应用的特点,且能满足无线随钻测量的要求。井下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高效地完成随钻钻孔轨迹测量,提高钻进效率。
囊袋式取心钻具的设计与应用
赵哲睿, 张绍和, 燕建龙
2017, 45(3): 162-164,169.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30
浏览量:65 下载量:3
摘要:
如何提高岩(矿)心采取率是钻探工程施工中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在钻探中经常遇到的岩(矿)心采取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套钻探工程施工用囊袋式双管取心钻具。该钻具能利用双管中的塑料囊袋结构满足在极破碎、易冲蚀、极软弱、水敏性等地层中钻探施工实现高取心率的要求,在进行双管钻进工艺且不需增加其他钻探设备的前提下,实现岩心采取率达到90%以上。
韩城桑树坪二号井松软煤层钻进技术研究与实践
刘新民, 王力, 王建利, 黄寒静, 宋朝晖, 王建强
2017, 45(3): 165-169.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31
浏览量:99 下载量:7
摘要:
针对韩城桑树坪二号井煤层松软破碎,现有设备能力小、自动化程度低、钻探工艺不合理导致瓦斯抽采钻孔钻进深度浅、钻进效率低等问题。对研究矿区3号煤层进行了大螺旋钻杆回转钻进、宽翼片螺旋钻杆空气钻进与宽翼片螺旋钻杆清水钻进工艺试验。试验表明:宽翼片螺旋钻杆清水钻进工艺施工效率是原来的1.5倍,钻孔深度由80 m左右提高到了200 m以上,成孔率达80%以上,满足了桑树坪二号井工作面瓦斯抽采钻孔施工要求。
新疆某矿区1 200 m深孔施工关键技术
秦品光
2017, 45(3): 170-174.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7.03.032
浏览量:54 下载量:80
摘要:
深孔钻探对目前深部找矿有重要意义。针对新疆某矿区含煤地层的特殊地质条件,选择胎体硬度HRC25~HRC36金刚石齿轮钻头及金刚石梯齿钻头,适宜的钻进参数,使用植物胶无固相泥浆及低固相泥浆进行钻孔护壁等措施,保证了1 200 m深孔的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并取得很好的实际施工经验。同时,重视卡簧的测量选取及安装,加强相关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因管理原因而引发的孔内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