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及邻区侏罗纪含煤建造的大地构造意义

吴世敏, 马瑞士, 卢华复

吴世敏, 马瑞士, 卢华复. 天山及邻区侏罗纪含煤建造的大地构造意义[J].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7, 25(2): 16-17.
引用本文: 吴世敏, 马瑞士, 卢华复. 天山及邻区侏罗纪含煤建造的大地构造意义[J].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7, 25(2): 16-17.

 

天山及邻区侏罗纪含煤建造的大地构造意义

基金项目: 

“八五”攻关课题部分成果,编号:851010101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吴世敏 男 31岁 博士 构造地质及地球物理

  • 中图分类号: P541

  • 摘要: 侏罗纪含煤建造既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及海拔最低的艾丁湖(-154m)等地,又分布于天山山巅,而且沉积物的成熟度很高,没有盆地边缘相,显示出侏罗纪时盆地与山体的高差较小,在地理景观上呈现为板内伸展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准平原地貌。这是因为研究区在空间上位于特提斯洋往北俯冲的弧后地区,在时间上处于晚古生代末,碰撞造山后的伸展作用期的缘故。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
  • HTML全文浏览量:  3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6-05-1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4-0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