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体系与煤的变质
-
摘要: 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当煤系及其下伏地层受到压缩时,岩石内部的颗粒之间发生内摩擦而伴随析出的热量,是引起煤变质的一个普遍因素。后成煤期继续活动着的一些山字型构造,其前弧或反射弧的展布方位往往与高变质煤带相一致。如沿长江中、下游展布的晚二迭世高变质煤带与淮阳山字型的前弧挤压带相吻合;川南~黔西北的弧形高变质煤带与黔西山字型前弧挤压带相一致,黔西南的弧形高变质煤带与云南广西两个山字型构造反射弧的重迭部位相一致,等等。某些挽近时期有强烈活动的经向构造带内,也常出现高变质煤区,如贺兰山南北构造带内的侏罗纪无烟煤,湘南南北构造带的郴耒煤田(无烟煤)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新华夏系隆起褶带内的中生代或古生代煤田,变质程度均有所增高。而位于一些古老隆起带(如华夏系一级隆褶带)内或其邻近的煤田,则由于煤系基底岩体具有弹塑性减退的力学性质,断裂多,应力不断释放,煤变质程度就一般偏低。